《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走近馬克思”小叢書 “小”體型蘊藏“大”理論
32開開本的“小體型”、每冊200多頁的適中篇幅、圖文并茂的版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推出的“走近馬克思”小叢書,近日發布了《馬克思與我們》《馬克思與信仰》《馬克思與世界》《馬克思與當代中國》首批4冊圖書。孫正聿、陳先達、顧海良、陳學明等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在書中作了細致入微的解讀。
“這套叢書反映了4位學者的學養和他們的探索精神,有力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評價說,小叢書特點鮮明,非常貼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學習需要。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套小叢書的打造,背后有作者與編輯團隊在多個出版環節的共同努力。
按“大家寫小書”標準找作者
“這套叢書充分體現了‘大家小書’的理論魅力,它對每一名讀者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感悟馬克思的思想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長許正明在出版座談會上這樣點評說。
這套小叢書的策劃思路是逐漸形成的。
時間回到2016年4月,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孫正聿以“馬克思與我們”為題,從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出發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吉林大學進行了一次精彩演講。這次演講內容被整理成文章發表在《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政治與公共管理分社社長、“走近馬克思”小叢書總策劃郭曉明在讀到這篇文章后,感到這個題目非常吸引讀者。
“我們一直在思考怎么更加貼近讀者、服務讀者,在圖書策劃、出版時,真正滿足讀者了解馬克思、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需求。”郭曉明說。中華書局從1959年開始陸續出版的“中國歷史小叢書”,為策劃提供了創意上的啟示。郭曉明和團隊決定,從定位去創新,從形式找突破,做一套有別于以往厚重學術著作的小叢書。
人大社希望,這套小叢書能把專業知識和普通大眾的理解結合起來,引導讀者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在做到面向大眾的同時,同樣堅持理論性。
沿著這樣的策劃思路,郭曉明為小叢書確定了4個關鍵詞,同時也從“大家寫小書”的角度尋找作者。在選擇作者時,首先考量作者在相關研究領域的成果和地位,以保證圖書權威性。同時,也和有能力的作者進行溝通,看看他們是否關注普通讀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學習的需求,是否有意愿參與創作。最終確定了4位作者。
以“大理論小道理”視角撰書稿
座談會上,嘉賓們認為,“走近馬克思”小叢書體現了4位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傳播強烈的擔當意識、宏闊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論情懷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圖書創作時,4位作者與出版社策劃、編輯團隊都在堅持著這樣的理念: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不是娛樂化、快餐化、碎片化,最終要呈現出的是一套理論水平、學術水平高的著作。
“馬克思是頂天立地的偉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88歲的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陳先達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用很大篇幅追憶了馬克思的一生。這讓他很有感觸地想到,自己在寫《馬克思與信仰》這本書時,一直思考著:馬克思的理論不僅是觀點,還融入日常生活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該包含馬克思主義生活化,與實際生活結合。”
“我曾經寫過幾本面向大眾讀者的讀物,這比理論論著更難寫。”孫正聿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避免學院化與庸俗化。做到這點并不容易,需要做到“文獻積累得道于心、思想積累發明于心、生活積累活化于心”。在創作《馬克思與我們》時,孫正聿首先要求自己思考清楚“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這三個問題。經過反復思考后,他從頂天立地的偉人、震古爍今的思想和繼往開來的使命三部分,從人生觀、歷史觀、時代觀等與讀者息息相關的話題入手撰稿。
《馬克思與世界》注重梳理馬克思思想的演進過程,并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于世界、于中國之生命力。在為《馬克思與世界》撰稿時,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顧海良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改變世界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重點,將章節反復調整,最終確定了書中的12個話題。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學明則表示,他創作的《馬克思與當代中國》力圖回答中國面臨進一步“強起來”的歷史任務、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將如何提供思想支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在當今中國具有怎樣的力量等現實中備受關注的問題。
用“大風格小細節”態度編精品
為保證更好地適應大眾讀者需求、打造精品圖書,人大社在編輯隊伍、內容編排上進行創新,并就每本圖書主題與內容與作者反復溝通。
記者注意到,在叢書總策劃、責任編輯之外,這套叢書還加入了“執行策劃編輯”。郭曉明介紹說,這套書在策劃、編輯過程中需要和作者就很多方面反復溝通,僅僅靠他一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加入了牛晉芳、余盛兩位執行策劃編輯。他們通過與作者溝通,能夠把出版環節和流程做得更精細。
在策劃之初,執行策劃編輯會就圖書謀篇布局與作者反復溝通。《馬克思與信仰》一書執行策劃編輯牛晉芳表示,在與陳先達就全書結構溝通時,陳先達很快就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把原來的“馬克思與日常生活”“馬克思與文化自信”“馬克思與理論工作者”“馬克思與信仰”4個主題修改為“日常生活”“文化自信”“理論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信仰”,使整本書的主題更為簡練突出。
在小叢書中,除了文字外,還有漫畫家李新慧配上的漫畫作為插圖,形象地詮釋了馬克思學說中的一些經典話語,為書的閱讀體驗增添了趣味性。郭曉明表示:“最終呈現的漫畫是我們和繪畫者不斷調整的結果,經過了三四次審核,希望讀者拿到書后,能夠看到編輯的用心。”
“走近馬克思”小叢書在力求整齊、統一風格的同時,也遵照了不同作者的要求和建議?!恶R克思與世界》責任編輯馬海英介紹說,在《馬克思與世界》一書中,應作者顧海良要求,在體例上又稍稍區別于其他3本,在每章之前加入了一段題記,作為對馬克思與世界關系的一種說明。
走近馬克思的腳步還在繼續向前。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介紹,人大社成立60多年來,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作為重要出版方向,出版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經典教材、學術專著和大眾讀物,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圖書出版重鎮的地位。“走近馬克思”小叢書明年還將繼續推出第二批。